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東亞思想與荀子哲學討論
Seminar on East-asian Thought and Philosophy of Xunzi 
開課學期
99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哲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佐藤將之 
課號
Phl7374 
課程識別碼
124 M085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哲研討室三 
備註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針對哲學、思想、歷史等人文學領域相關的研究生,提供荀子哲學之背景、內容、以及其對後世之莫大影響的闡述與討論。並試圖以荀子哲學為中心,系統地瞭解中國哲學之淵源、形成與發展,及其之於東亞國家的政治社會運作方式、思想、與價值的建構過程和意義。本課的內容可分成三個部分:(1)探討荀子哲學的方法論問題;(2)荀子思想之淵源,尤其是諸子思想對荀子哲學形成之多層影響;以及(3)荀子哲學對後代之影響及其評價。本課也探討當代荀子研究之情況與問題。課程進行分為三個階段:(1)學生對每週選文之口頭報告及問答討論(20分左右;授課者每堂選一兩篇文章);(2)授課者對主題之闡述(100分左右);(3)統整討論(30分左右)。本課要求學生在上課內容相關題目中自選主題撰寫一篇期末報告(5000-6000字),並在最後兩堂課做口頭報告。 

課程目標
(1)提昇以《荀子》為中心之中國哲學文本的分析性閱讀能力。
(2)透過荀子哲學之掌握,尤其是其「禮」之理論,來瞭解東亞思想發展之整體脈絡和意義。
(3)培養對中國哲學之內容,及其與歷史互動方式之方法論觀點。
(4)增進對相關二手文獻的批判與運用能力。
(5)提高學術性寫作之能力。
 
課程要求
每週閱讀30-50頁左右的相關主題之文章 (90%為中文;10%為英文)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一、 指定閱讀
王先謙:《荀子集釋》(有許多版本,易入手)。
王先謙、久保愛:《荀子增注》(富山房,《漢文大系》本)。
梁啟雄:《荀子柬釋》: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(有幾種版本)。
J. Knoblock (trans.): Xunzi, vols. 1-3, CA: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, 1988─1994.
劉向:《荀子•敘序》。
司馬遷:《史記•禮書》及荀子相關的敘述。
二、 參考書目
《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•國際荀子研究專號》,輯11,2004年。
《漢學研究集刊•荀子專號》,輯3, 2006年。
徐平章:《荀子與兩漢儒學》。台北:文津出版社,1988。
馬積高:《荀學源流》。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0。
佐藤將之:《中國古代「忠」論的研究》。台北:台灣大學出版部,2010。
H. H. Dubs: Hsun-tze: The Moulder of Ancient Confucianism. London: Arthur: Probsthain, 1927.
Masayuki Sato: Confucian Quest for Order: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Xun Zi. Leiden: Brill, 2003

佐藤將之:〈中國古代「變化」觀念之演變暨其思想意義〉,《政大中文學報》,期3(2005年)。
佐藤將之,〈日本二十世紀荀子研究的回顧〉,《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:國際荀子研究專號》,11:39-84。
佐藤將之:〈戰國時代「誠」概念的形成與意義:以《孟子》、《莊子》、《呂氏春秋》為中心〉,《清華學報》,卷35期2(2005年)。
佐藤將之:〈荀子哲學研究之解構與建構:以中日學者之嘗試與「誠」概念之探討為線索〉,《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》,期34(2007年)。
佐藤將之:〈作為共生理念之基礎價?的荀子「禮」概念〉,東京大??????COE「共生?????際哲?教育研究????」《共生?哲????? Toward a Philosophy of Co-existence (UTCP Booklet 13)》(2009年)。
佐藤將之:〈掌握變化的道德:荀子「誠」概念之結構〉,《漢學研究》,卷27期4(2009年)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